口腔期不滿足會怎樣?認識寶寶口腔期與5個照顧方法
寶寶口腔期發展極為關鍵,寶寶常常會出現把物品放進嘴巴的動作,父母應該了解陪伴寶寶度過口腔期的方法,適當地照顧與引導,避免寶寶口腔期不滿足,影響未來的成長發展狀況。
父母應了解協助嬰兒滿足口腔期的方法,滿足口腔需求建立安全感,讓寶寶健康成長,語言能力順利發展。
口腔期又稱為口慾期,是指嬰兒會出現吃手、吸奶嘴等行為,有些父母可能會禁止孩子做出這些動作,但是寶寶口腔期的發展非常關鍵,如果嬰兒口腔期不滿足,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他未來生理和心理的成長發展狀況。
本文分享嬰兒口腔期的特徵,並讓父母了解如果寶寶口腔期不滿足會造成什麼影響,提供陪伴寶寶度過口腔期的方法,幫助寶寶健康、順利成長!
認識口腔期:嬰兒口腔期特徵及出現時間
根據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的性心理發展理論,他將嬰兒到青少年的成長分為五個階段,其中第一階段就是「口腔期」。口腔期約發生在嬰兒出生後0-18個月間,在寶寶1-2歲時會結束,2歲以前都可以算是口腔期。
在口腔期階段的嬰兒,是透過感官認識世界,他們喜歡把東西放進嘴巴裡,經由吸吮、吞嚥等動作來滿足慾望,滿足自己的好奇心,而口腔期寶寶會出現以下特徵:
尋乳反射動作:
0-3個月寶寶會有尋乳反射,當爸爸媽媽把物品或手指接近寶寶的嘴巴附近,他會出現嘴巴打開、想吸吮的反射動作,也會一直想找媽媽乳頭或奶瓶靠近,不過這個動作不一定是代表寶寶肚子餓,建議父母還是要多觀察寶寶的喝奶習慣。
把物品放進嘴巴:
寶寶在3-6個月之後,尋乳反射的動作會慢慢消失,因為他們逐漸發展出手眼協調能力,能夠自己用手抓住物品放進嘴巴。口腔期的寶寶看到任何東西都想放入口中嘗試吃看看,他們常常會有吃手、咬奶嘴的情況,透過吸吮的動作以獲得滿足感。
移動能力進步,會吃手吃腳
6-12個月寶寶的行為發展逐漸成熟,能控制身體力量,具有簡單的移動能力。他們會在地上爬,雙手到處亂摸,在坐著時,很容易就能抓起自己的腳,因為對雙手雙腳感到好奇,所以我們常會看到口腔期寶寶吃手、吃腳的畫面,父母要多注意寶寶手腳的清潔。
發展語言表達能力
6-12個月的寶寶喜歡模仿大人說話,能發出簡單的音節或字詞,1-2歲的寶寶理解與表達能力更進步,聽得懂較為複雜的詞彙、句子,給出相應的回應。由於口腔期和寶寶的舌頭、牙齒咬合等有關係,因此如果口腔期不滿足,會影響嬰兒語言發展。
4個口腔期不滿足後遺症,寶寶沒安全感、習慣咬指甲
寶寶在口腔期階段,爸爸媽媽的照顧與引導非常重要,如果寶寶有口腔期不滿足或過度滿足的狀況發生,將會對他未來的成長發展造成負面的影響,也稱為口腔期固著(oral fixation),最常見的是長大後有不自覺咬指甲的習慣、性格悲觀、焦慮等等。
寶寶最容易出現口腔期不滿足的時間是斷奶期間,這個階段的嬰兒逐漸減少喝母乳、吸奶瓶和吃奶嘴的頻率,而不論是斷奶太早或太晚、飲食需求的忽視或過度提供,都有可能造成口腔期固著的問題。以下分享4項口腔期不滿足對寶寶成長過程中造成的影響。
口腔期不滿足後遺症1:沒有安全感、焦慮
口腔期寶寶對環境的主要認識途徑之一是嘴巴,因此若刻意禁止他們將物品放入口中,或是面臨到斷奶階段,使得寶寶口腔期不滿足,突然間沒有熟悉的東西依賴,會讓他們沒有安全感,造成長大後情緒敏感,形成容易緊張、焦慮,甚至是刻薄的個性,並且遇到挫折時容易產生依賴他人、退縮或逃避的行為。
口腔期不滿足後遺症2:吃手指、咬東西
如果寶寶有口腔期不滿足的狀況,他們未來可能會習慣性有咬指甲、咬吸管、咬筆,甚至是咬衣服、咬棉被等行為。寶寶在兩歲以前吃手指還算是正常的範圍,但若超過兩歲還有吃手指的習慣,父母要多注意寶寶情緒狀況,適當引導寶寶的行為。
口腔期不滿足後遺症3:口腔不良習慣引發牙齒咬合問題
如果寶寶在口腔期階段沒有得到滿足,會讓口腔期的狀態過度延長,產生「過度補償」的心理,長久下來除了吃手、咬指甲的習慣,可能會進一步發展成咬唇、吐舌、伸舌、舔牙、單側咀嚼等口腔不良習慣,導致骨骼、肌肉、牙齒等方面的改變,造成牙齒錯位等畸形或咬合問題。
口腔期不滿足後遺症4:酗酒、吸菸、暴飲暴食
一般認為口腔期不滿足會使得長大後容易情緒焦慮、沒有安全感,成人可能會表現出過度依賴口腔活動來尋求安慰和滿足,例如酗酒、吸菸、咬指甲、暴飲暴食、咀嚼口香糖等,希望能藉此舒緩壓力。
不只能緩解情緒,嬰兒口腔期滿足好處多
有些父母可能沒辦法接受嬰兒隨時想把東西放入口中的動作,但是禁止這些行為反而會導致口腔期不滿足的問題。有研究發現,寶寶吃手、咬指甲是為了舒緩緊張焦慮,有自我安撫的效果。寶寶會吸吮手指是天生的行為,到兩歲左右會逐漸減少此習慣,只要寶寶的行為發展沒有異常,爸爸媽媽就不用太擔心,不用刻意阻止孩子的吃手習慣。
口腔期獲得滿足,有助於嬰兒健康的成長發展,除了能自我安撫,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,在與親人的接觸中得到安全感,而且通過吸吮和咀嚼的動作,滿足吃東西的口腹之慾,還能促進寶寶口腔發育,影響語言發展,也能更認識周遭環境,提升認知及感知能力,從生理到心理都獲得滿足感。
5個方法滿足嬰兒口腔期,陪伴寶寶順利度過口腔期
為了讓寶寶順利度過口腔期,爸爸媽媽應該適當的引導寶寶,不阻止寶寶的吸吮動作,避免寶寶出現口腔期不滿足狀況,但前提是要注意寶寶進口的東西是否乾淨,以下分享協助寶寶滿足口腔期的方法,供爸爸媽媽參考。
滿足口腔期方法1:確實清潔、消毒
口腔期的寶寶會想把手、玩具等他們能拿得到的東西都放入嘴巴吃,但要小心病從口入,尤其是在口慾期不吃奶嘴的寶寶更容易吃手,因此爸爸媽媽要常幫寶寶清潔雙手,定期清洗、消毒玩具,打掃家中環境,讓寶寶健康度過口腔期,不受細菌侵害。
滿足口腔期方法2:使用適合啃咬的輔助工具
在寶寶開始長牙前,可以給他吸吮奶嘴;長乳牙之後,可以讓寶寶吸吮、啃咬符合安全標準的固齒器及玩具,或是吃手指食物,滿足磨牙和咀嚼的需求。在嬰兒口腔期後半階段,應適時引導寶寶,通過互動或玩具轉移注意力、獲得滿足感,避免過度依賴奶嘴,影響口腔發展。
滿足口腔期方法3:優先選擇親餵母乳
母乳不僅提供了寶寶所需的營養,通過吸吮動作還能夠滿足寶寶的口腔需求,讓寶寶跟媽媽更親近,因此建議媽媽優先選擇親餵母乳。如果不方便親餵,也可以藉由奶瓶和奶嘴的輔助,滿足寶寶口腔期。
滿足口腔期方法4:注意別讓寶寶拿到危險物品
嬰兒總是充滿好奇心,眼前看到什麼,都會想放進嘴巴吃看看,父母要特別注意如果家中有尖銳物品如剪刀,或是一些體積小、零碎的東西,如藥品、零錢、電池等,要確實收好,放在寶寶無法拿取的位置,以免寶寶誤食。
滿足口腔期方法5:多跟寶寶互動、玩遊戲
寶寶在口腔期階段,開始慢慢認識自己的身體,也認識周圍環境,練習肢體動作及語言發展能力,因此爸爸媽媽可以多和寶寶玩遊戲互動,例如躲貓貓、模仿說話、唱歌等,刺激他們的情緒反應及語言能力,在跟寶寶玩耍的過程中,也能建立安全感,幫助他們順利度過口腔期。
嬰幼兒口腔期常見3個Q&A,避免口腔期不滿足
Q1:不吃奶嘴的寶寶怎麼安撫?
有些寶寶在口慾期不吃奶嘴,會把奶嘴吐出來,為了安撫寶寶,可以讓他們多嘗試吃看看其他款奶嘴、固齒器,或是放心讓他們吃手來安撫自己,如果擔心衛生問題,可以多抱抱寶寶給予安全感,提供安撫巾轉移注意力,解決即使寶寶口慾期不吃奶嘴,也不會有口腔期不滿足的狀況。
Q2:口腔期玩具推薦,寶寶多大吃固齒器?
寶寶四個月之後適合開始用固齒器,此時期寶寶較能控制雙手,會想抓東西放進嘴巴咬。固齒器可以讓嬰兒咀嚼以滿足口慾、舒緩長牙不適感,還能刺激觸覺感受,推薦父母選擇適合的固齒器,確實清潔消毒,作為寶寶口腔期玩具。
Q3:嬰兒口腔期不滿足怎麼治療?
嬰兒口腔期不滿足會影響長大後身體與心理發展狀況,針對口腔期不滿足治療和改善,建議可以尋找自己紓壓、放鬆的方法,發洩情緒,轉移注意力,例如運動、寫日記、與親友聊天等等。
重點摘要:
- 0-18個月的寶寶在口腔期發展階段,他們喜歡吃手、把東西放進嘴巴裡,經由吸吮、吞嚥等動作來滿足慾望。為避免咬合受影響,建議2歲前應戒斷吃手及吃奶嘴的習慣。
- 如果寶寶口腔期不滿足,會對未來的行為發展造成影響,因此建議爸媽不要過度限制寶寶的行為,應適當引導寶寶,並將易入口的東西清潔好或收納好,避免讓寶寶吃下病菌。
- 口腔期的滿足與寶寶語言發展有關,爸媽可以在此時期多與寶寶互動,訓練他們的控制口腔嘴型,提升語言能力。
參考資料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