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產兒因發育未完全,因此出生體重經常偏低

早產兒體重多少算過輕?了解「低出生體重兒」照顧重點

早產兒通常伴隨體重過輕的現象,比起足月兒也更需要良好的營養與照顧。以下本文將整理早產兒體重、存活率、照顧方式、生長曲線以及追蹤檢查。希望能幫助各位新手爸媽,照顧珍貴的小生命。

4 分鐘閱讀

週數介於20 ~ 37週之間的生產稱為早產兒,若寶寶出生體重低於2500公克,就被稱為「低出生體重兒」。

什麼是「早產兒」和「低出生體重兒」?

寶寶出生時週數介於20 ~ 37週之間,即稱為早產兒,而37週後稱為足月。若寶寶出生體重低於2500公克,就被定義為「低出生體重兒」。根據統計,在台灣約10個孕婦中,就有1人可能生下低出生體重兒。因此早產以及低出生體重非常普遍,也更值得孕媽咪們注意。

 

早產兒因發育未完全,因此出生體重經常偏低。而較低的出生體重又依公克數分為:低出生體重、極低出生體重,及超低出生體重。以下表格整理新生兒出生體重對照估計的懷孕週數:

 

出生體重公克數

懷孕週數(參考)

高出生體重

超過4000公克

40週以上

正常出生體重

2501~4000 公克

32~40週

低出生體重

1501~2500 公克

28~36週

極低出生體重

1000~1500 公克

26~32週

超低出生體重

未滿1000 公克

26週以下

 

28週後早產兒存活率超過九成

以早產兒來說,週數低就出生的寶寶通常伴隨著極低的出生體重。發育不成熟的狀態下,早產兒的身體不一定能夠適應外在的環境。根據統計,23週的早產兒存活率約三成,而23週以下更不容易存活。不過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,早產兒能得到更好的醫療照護,寶寶生命得以延續。

 

若是出生週數來到26週,早產兒存活率便來到八、九成。而超過28週後,寶寶的存活率更能超過九成。因此爸媽們也不用過度緊張,在孕期和出生後給寶寶充足的營養與照護,就能大大提升早產兒存活機率,也讓寶寶的體重發展盡快回歸正常值。

 

早產兒因發育未完全,因此出生體重經常偏低

 

照顧早產兒的7個小訣竅

有些低週數或是低出生體重的寶寶,在一出生後會進入新生兒加護病房(NICU)觀察及照護。在醫院裡,寶寶會由醫師和護士共同觀察與照顧。而早產兒從醫院回家後,爸媽也仍須持續用心、小心的照護。

 

許多早產媽媽會因為寶貝體重不足、要住院觀察等等狀況,而感到心疼又自責。事實上,早產並不是媽媽的錯,而如何在早產寶寶出生後給予最好的照顧,才是父母應盡到的責任。以下為辛苦的早產爸媽們整理七點早產兒的重要照護小訣竅:

 

低出生體重兒照顧Tip 1:盡量哺餵母乳
新生兒出院回家後,媽媽可以盡量哺餵母乳。母乳是早產寶寶最好的營養來源,因其對於早產寶寶較容易消化吸收,也含有較高的營養成分。喝母乳更能讓早產兒練習吸吮、提高嬰兒自身的免疫力 ,以及增進親子關係。

 

母乳擁有優質、均衡的完整營養素,如最佳蛋白質組合—乳清蛋白與酪蛋白,還有適合寶寶的脂肪,能為早產兒提供熱量,幫助增加體重、激發成長。同時,母乳富含保護抗體,可以支持早產兒的保護力。而母乳所有成分,都是為了滿足寶寶而生,因此消化吸收也更無負擔。

 

低出生體重兒照顧Tip 2:溫度調節
將室溫維持在舒適的25~28度之間,對於新生兒來說是最適合的溫度。

 

低出生體重兒照顧Tip 3:睡眠時間與環境
白天應該每3~4小時讓寶寶清醒,進行餵奶以及其他活動。建立規律的睡前儀式,也能幫助嬰兒的作息以及夜間連續睡眠。

 

低出生體重兒照顧Tip 4:嬰兒按摩
父母可以在早產兒寶寶清醒的時間,幫寶寶輕柔的按摩。這樣的親子時間能發展、刺激寶寶身體的知覺、幫助消化、增進肌肉協調與彈性,寶寶也會更信任和熟悉父母。

 

低出生體重兒照顧Tip 5:預防感染
因為早產兒的免疫系統還沒有發展完全,父母需要特別小心寶寶被感染,照顧寶寶前需要洗手、奶瓶及餐具也要用沸水消毒。

 

低出生體重兒照顧Tip 6:追蹤檢查
由於身體發展未全以及體重過低,早產兒常會有併發症以及後遺症。回家照護後,也要隨時觀察寶寶的狀況,也需要定期回院追蹤寶寶發展。

 

從生長曲線看早產兒成長是否上軌道

生長曲線圖是用來評估寶寶成長狀況的參考依據,能幫助爸媽時時注意早產兒成長的狀況,生長曲線以體重、身高以及頭圍作為指標。其中,早產兒的生長曲線需要用矯正年齡作計算,矯正年齡是以母親預產期起算的年齡。

 

早產兒生長曲線圖男

 

早產兒生長曲線圖女

 

 

生長曲線計算小工具:link

 

早產兒後續追蹤檢查不輕忽

早產兒容易出現併發症或發展遲滯,但只要及早發現就能及早開始治療。以下是追蹤早產兒成長的五大項目:

 

  • 身高、頭圍、體重與營養狀態檢查:新生兒父母應量測寶寶的體重、身長及頭圍作為指標。對照生長曲線,用以評估寶寶的成長發展。

  • 神經發育檢查:測量早產兒神經的發展,會檢測肌肉張力、神經反射、站/坐姿穩定性等。另也可參考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所設計的兒童發展連續圖。

  • 心智發展檢查:透過一系列的遊戲,醫師將用認知、語言、社會人際、粗/細動作等的發展,推估出發展月齡。

  • 眼科檢查: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機率高,容易因此影響視力發展。矯齡40週時,父母應帶早產兒做視網膜的檢查。

  • 聽力檢查:早產兒容易在缺氧的影響下,有聽神經異常的問題。早產的新生兒在出院前,就需要做聽力檢查。

 

早產兒體重持續增加,約超過2500~2700公克後,代表寶寶發展穩定

 

早產兒體重Q&A

以下整理出幾個有關早產兒體重的常見問題,幫助新手爸媽們給早產寶寶更好的照護!

 

早產兒體重常見問題1:早產兒體重標準是多少公克?
答:正常新生兒的體重通常落在2500~4000公克之間,早產兒體重通常會更低一些。不過嬰兒滿月時,大約要增加600公克至1公斤。若未達到的話,可能是寶寶生長速度較慢,營養不夠等,可以諮詢專業醫師。

 

早產兒體重常見問題2:早產兒體重上不去怎麼辦?
答:體重上升慢有可能是營養攝取不足。母乳對嬰兒來說是最營養的食物,母乳含有寶寶成長所需的各種營養素,還有許多提升調節寶寶免疫系統的免疫因子,因此媽媽應盡量餵食母乳。不過每個嬰兒生長情況不同,餵奶也得根據吮吸的情況與食量來決定,父母不用操之過急。

 

早產兒體重常見問題3:早產兒體重增加到多少可以出院?
答:體重持續增加,約超過2500~2700公克後,代表寶寶發展穩定。不過醫師還有其他評估早產兒是否可以出院的條件,像是營養不需依賴靜脈注射,可以完全用嘴巴進食、體溫穩定、呼吸心跳穩定等等。

 

重點摘要:

  • 早產兒依體重可分為正常出生早產兒、低出生早產兒、極低出生早產兒以及超低出生早產兒
  • 早產兒照護要特別注意營養攝取、預防感染、追蹤檢查等事項
  • 關注早產兒的體重變化可參考生長曲線
  • 定期追蹤檢查早產兒的發展狀況

 

早產媽媽關懷計畫

 

參考資料:

  1. 早產兒居家照顧手冊 (link)
  2. 極低出生體重出院後追蹤檢查 (link)
  3. 淺談28、31、33、36週出生的早產兒 (link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