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產兒大小事全都知!醫生告訴你早產兒照顧方式及後遺症

早產兒大小事全都知!醫生告訴你早產兒照顧方式及後遺症

早產兒容易產生哪些併發症與後遺症?家長們又該如何照顧早產寶寶?孕媽咪該如何預防和注意早產徵兆呢?這些照顧早產兒大小事,本文有請義大醫院兒童醫學部副部長吳建儀,來為早產兒爸媽一一解答。

4 分鐘閱讀

在台灣,早產兒約占整體新生兒的10%左右,也就是說每10個寶寶出生,就會有一個是早產兒。相較於一般新生兒,早產兒身體比較脆弱,也容易有早產併發症以及後遺症。所以在照顧早產兒上,家長們需要格外注意及小心。

 

何謂早產兒?醫生說明早產兒定義

吳建儀醫生指出,早產兒定義可依據媽媽的妊娠週數與胎兒體重來判定:

  • 妊娠週數

    孕媽咪妊娠週數在於20-37週胎兒就出生。因此懷孕週數未滿37週出生的新生兒,即稱為早產兒。

  • 新生兒體重

    早產兒時常伴隨著低體重的狀況,低體重兒又分為:

    ■ 出生體重2500-1500克為低體重兒
    ■ 出生體重1500-1000克為極低體重兒
    ■ 出生體重1000以下為超低體重兒

 

早產週數越早以及出生體重越輕的早產兒,所面臨到的併發症和身體問題就越多,存活率也會隨之降低。

 

造成早產兒的原因,早產高風險因子有哪些?

會造成早產兒的原因很多,包含孕婦的身體狀況、生活習慣及懷孕期間症狀等。吳建儀醫生提醒,有以下高危險因子的孕婦,就需要多注意自己身體。

  • 不良生活習慣(抽菸、喝酒、濫用藥物)

  • 懷孕年齡低於18歲或高於35歲

  • 孕婦子宮閉鎖不全

  • 曾多次流產

  • 妊娠高血壓、妊娠糖尿病患者

  • 多胞胎

 

雖然並非有上述高危險因子的孕婦就一定會早產,但還是需要多多注意,防範於未然。

 

早產徵兆有哪些?醫生呼籲有症狀盡速就醫最安全

媽媽們除了平時就要觀察自己的身體情況,吳建儀醫生呼籲媽媽們要定時回診產檢。若孕婦自身發現有以下的早產徵兆時,建議盡早就醫。

  • 持續頻繁的宮縮(陣痛時間約5-6小時,約10分鐘宮縮一次)

  • 陰道分泌物增加,且為咖啡色或帶血絲

  • 下腹部疼痛,且有持續的腰酸背痛

  • 陰道有壓迫感

  • 早期破水

  • 胎動明顯變多或變少

  • 持續腹瀉或脹痛

 

孕媽媽們有以上早產徵兆時,也不用過於緊張,盡早就醫處置,讓醫生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處置即可。孕媽媽過於緊張,負面情緒反而會影響生理狀況,早點發現、早點治療,大部分新生兒都不會有大礙。

 

懷孕媽媽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,一有異樣盡速尋求醫生協助

 

早產兒併發症及後遺症有哪些?常見症狀一覽

吳建儀醫生也特別指出,早產兒因為器官尚未發展成熟,就迫不及待出來看看世界。所以相較於一般新生兒,早產兒併發症及後遺症會比較多,越早出生或體重越輕的新生兒,發生的機率越大。

 

以下常見的早產兒症狀供參考:

  • 神經系統症狀:周腦室及腦室內出血、腦性麻痺、水腦、缺血性腦病變

  • 呼吸系統症狀:呼吸窘迫症、呼吸暫停、氣胸、慢性肺病,等呼吸疾病

  • 腸胃系統症狀:胃食道逆流、壞死性腸炎

  • 循環系統症狀:開放性動脈導管未閉、低血壓、貧血、血小板低下

  • 其他症狀:貧血、敗血症、黃疸

 

早產兒在各方面都比較脆弱,除了以上的症狀之外,在醫院內或出院之後,也都要注意早產兒是否細菌感染的症狀,讓早產新生兒能安全地生活。

 

早產兒照護該注意什麼?醫生建議掌握5大面向

若真的早產產下早產兒寶寶,各位家長也不用太擔心。只要細心照顧,用對方法照顧早產新生兒,早產寶寶也能健健康康長大。吳建儀醫生建議爸媽可以從5大面向,來打理早產兒的照顧。

 

早產兒照護技巧1:補充母乳營養

由於早產兒的身體,相較足月出生的寶寶來說相對未發育完全,故需要的營養也比較多。在熱量及蛋白質得補充上,都需比足月出生的寶寶多一至兩成。

針對補充營養這部份,吳建儀醫生指出,母乳是嬰兒最好的營養攝取來源,能提供寶寶各種所需的營養,並提升嬰兒的免疫力,因此建議可以哺餵早產寶寶母乳。若媽媽因其他因素,無法親餵母乳,建議可以諮詢醫師適合自己寶寶補充熱量及營養的方式。

 

早產兒照護技巧2:常量體溫

早產兒的體溫調節系統尚未發育完全,調節體溫能力不佳,可能會有低體溫的狀況,需要家長照顧。早產寶寶經過評估出了保溫箱後,爸媽需隨時注意照顧寶寶體溫狀況,透過早上晚上量體溫,來確認寶寶的體溫變化,是否有維持在正常範圍內。

 

早產兒照護技巧3:減少感染源

因為早產兒生理免疫機能還不成熟,寶寶自體免疫力較差,較容易有感染症狀。家長要注意生活的環境是否有感染源,避免帶寶寶去公共場所,出門後回家也要消毒清潔,也可以詢問醫生,是否有施打疫苗的必要。

 

早產兒照護技巧4:感官刺激

除了外顯的生理發展之外,家長也要多注意早產兒的心智發展。可以多跟寶寶互動、說話、遊玩,讓寶寶對外在世界有更多認識,刺激腦部以及其他感官的發展。也可以常常抱著寶寶,讓他感受家長心跳和呼吸,讓寶寶獲得彷彿回到媽媽子宮的安全感。

 

早產兒照護5:睡眠時間

因為習慣保溫箱的睡眠環境,早產寶寶在回到家後,可能會睡不好,所以家長可以試著在家,開著燈放柔和音樂讓寶寶睡得更好。早產寶寶也因生理機能不成熟的緣故,睡眠會較不穩定,家長也需多花點時間哄睡照顧,同時了解寶寶的睡眠作息,以此掌握哄寶寶睡覺的時間。

 

早產兒的照護需要注意較多,從飲食到睡眠,都要特別費心

 

照顧早產兒,的確會比照顧普通的新生兒花上更多心力,需要家長花費更多時間來照顧。但每個寶寶出生都是父母的寶貝,說什麼也要陪著他度過重重難關,照顧他健康長大。但吳建儀醫生強調,一旦早產兒有任何狀況,建議直接前往醫院接受醫生評估治療,寶寶才能獲得最佳的保障。在早產兒出生及成長的過程中,儘管很辛苦,卻是家長心中最甜蜜的負擔。

 

重點摘要:

  • 妊娠週數介在20-37週,判定為早產兒
  • 早產兒併發症與後遺症,有呼吸道、腸胃、神經、體循環等各方面後遺症
  • 早產高風險因子:懷孕年齡過高及過低、曾多次流產過、子宮閉鎖不全
  • 早產徵兆:持續宮縮、陰道分泌物增加、早期破水、腹部疼痛
  • 早產兒照護:補充母乳營養 、觀察體溫、減少感染源、感官刺激、睡眠時間

 

早產媽媽關懷計畫

 

參考資料:

  1. 早產兒常見的合併症 | 衛教單張 -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(link)
  2. 早產兒-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(link)
  3. 怎樣算早產?早產寶寶跟一般寶寶大不同 (link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