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早產徵兆需注意!察覺這10項早產徵兆,預防寶寶早產
早產兒除一出生就必須面臨急性併發症之外,長大之後還要克服早產後遺症等健康問題。雖然早產聽起來很可怕,但只要懷孕期間提高對早產徵兆的警覺,就能大幅降低早產的機率。
早產性宮縮的疼痛會隨著時間增強,且無法透過休息或變換姿勢舒緩,是重要的臨盆指標。當宮縮伴隨落紅與破水,表示寶寶即將出生,請立刻就醫待產。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的定義,懷孕不滿37週出生的就算是早產寶寶。早產兒除了需克服急性合併症之外,長大以後也會面臨早產後遺症的風險。因此,預防勝於治療。本文會帶大家認識早產徵兆。出現危險早產徵兆時,應即早安胎,降低早產風險。
早產徵兆有哪些?10項早產徵兆應注意
早產發生的機率大約是5~10%,但大多數的早產都有先兆。以下整理幾點常見的早產徵兆,出現這些情況時,建議孕婦記錄下徵兆發生的頻率與時間。就醫回診時,請醫生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:
- 頻繁宮縮,下腹每隔幾分鐘變硬一次。
- 大腿內側酸痛。
- 胎動突然變多或變少。
- 落紅、破水。
- 肚子脹痛或出現類似經痛般的悶悶痛感,且難以緩解。
- 陰道有壓迫感或下腹部出現下垂感。
- 排尿時不舒服的感覺。
- 腰痠或下背痠痛,持續出現一陣腰酸感或下背痛。
- 腸絞動與持續腹瀉。
- 會喘或突然水腫。
哪些早產徵兆需要安胎?4大早產徵兆與臨盆警訊
子宮平常摸起來軟軟的,當宮縮頻繁時,肚子會規律變硬、緊縮。當規則性宮縮發生在懷孕37週以後,表示快要生了。但當宮縮發生在懷孕20~37週之間,就是危險的早產徵兆。如果發現子宮規律收縮並伴隨落紅與破水,表示孕婦可能即將進入產程,應儘速就醫待產:
- 重要早產徵兆1:子宮頻繁出現規則性宮縮
隨著預產期接近,子宮得肌肉會收縮伸展,稱為宮縮。如果是不規則的假性宮縮,則可以透過走路舒緩,不用太過擔心。 而真性宮縮的陣痛則會隨著時間加劇。建議孕婦儘速就醫,避免規則性宮縮導致子宮頸撐大而難以安胎。 - 重要早產徵兆2:胎動突然變多或變少
胎動突然變多或變少表示胎兒有急性缺氧的危險。當胎兒受到期待繞頸等缺氧問題,胎動會異常增多,每小時達六次以上。 當胎動次數減少、逐漸微弱直到停止則有胎兒窒息的風險,需儘速就醫。 - 重要早產徵兆3:落紅
懷孕期間子宮頸內會形成一種黏液栓塞,保護寶寶不受陰道細菌感染。即將生產時,子宮頸會慢慢變薄變短。因此,子宮頸會有一小段血管掉落,伴隨著黏液與少量出血。 當孕婦在35週前就出現落紅,且休息之後仍然無法減緩,代表子宮頸已經在慢慢變薄,需要盡快就醫準備生產了。 - 重要早產徵兆4:破水
破水時,陰道流出清澈透明如尿液般的水漾液體,是重要的產兆。 當破水伴隨規則性陣痛與落紅,表示胎兒即將在24小時內進入產程。羊水能夠保護胎兒不受細菌感染,因此,出現破水時需儘速就醫評估待產。
早產原因有哪些?子宮感染與胎兒異常早產風險高
目前有 6 成以上的早產找不到原因,但剩下的 4 成早產因子仍然有跡可循。目前已知的常見早產因素大至上可分為感染、疾病與胎兒狀態。包含子宮感染、胎兒生長異常,都是容易早產的重要原因:
- 孕期感染:
子宮頸感染、陰道感染、嚴重泌尿道感染、嚴重骨盆腔感染、性病感染。 - 子宮狀態:
胎盤早期剝離、前置胎盤、子宮畸形、子宮頸閉鎖不全、子宮長腫瘤等。 - 妊娠疾病:
妊娠糖尿病、妊娠毒血症、妊娠高血壓、子癲前症等。 - 懷多胞胎:
多胞胎容易造成子宮過度延伸。因此,胎兒數量越多,早產機率越高、早產週數也越小。 - 胎兒狀態:
胎兒在子宮內生長異常也容易造成早產。包含胎兒過大、胎兒畸形、胎兒染色體異常等。 - 試管嬰兒:
試管嬰兒為雙胞胎或多胞胎的機率較高。多胞胎容易撐大子宮,造成羊水過多,也是早產的高風險因素之一。
哪些人容易早產?早產高風險人群解析
婦產科醫生透過經驗,總結出以下幾種早產的高風險人群。雖然並非高風險早產人群就一定會早產,但準媽媽具有以下情況時,應更加留意早產徵兆。而各大醫院也有針對早產高風險孕婦的篩檢,幫助孕婦掌握早早產風險,並在必要時提供醫療介入:
- 孕婦身體情況:
體重太輕或太重、有高血壓或糖尿病史、高齡產婦或懷孕時未滿20歲。 - 孕前生理狀態:
子宮頸開過刀、曾經有過早產史、有流產史、兩次懷孕間隔未滿一年。 - 不良生活型態:
抽菸、酗酒、使用非法藥物。 - 其他生活因素:
工作過於操勞、長期暴露在高壓或暴力環境、長時間站立工作、缺乏社會支持。
注意早產徵兆 把握安胎關鍵期
早產不是誰的錯,但早產兒的照護需要父母投入極大的心力、時間與金錢。而早產也會提高孕婦分娩時的出血感染風險,與產後憂鬱的機率。因此,預防勝於治療,當早產徵兆出現時,需要準爸媽提高警覺,把握安胎的關鍵期間。
安胎是為了盡量延長寶寶在子宮裡的週數,避免寶寶在呼吸系統、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全的時候就離開子宮的保護。注意早產徵兆警訊,守護肚子裡的寶寶。
Q1:我是假性宮縮還是早產宮縮?假性宮縮如何舒緩
假性宮縮的特徵是沒有固定週期,是子宮會為分娩預習而收縮伸展。且假性宮縮的疼痛程度較小,有些孕媽咪甚至難以察覺陣痛。而真宮縮是有規則的陣痛,疼痛不僅無法透過走路減緩,還會隨著時間增加。
真性宮縮 (真性陣痛) | 假性宮縮 (假性陣痛) | |
---|---|---|
收縮 頻率 | 10 分鐘內收縮1~2次 | 不規則、無週期性 |
持續 時間 | 10 ~30秒 | 10秒以下 |
疼痛 程度 | 疼痛程度較強 ,且會隨著時間增強 | 較為弱的悶悶痛 ,通常在懷孕晚期較有感 |
疼痛 範圍 | 整個腹部蔓延至背部 ,伴隨腰酸與下墜感 | 通常集中在下腹部 |
緩解 方法 | 無法自行緩解 | 可以透過走路或變換姿勢緩解 |
Q2:懷孕期間陰道大量出血是落紅嗎?
落紅是黏稠狀伴隨少量血絲的分泌物。當陰道大量出血,甚至如同月經的血量時,為產前出血,並非正常的產兆,需就醫查明出血原因。
重點摘要:
- 懷孕35週前就出現以下四大重要早產徵兆時,需儘速就醫:
■ 規則性宮縮且持續增強。
■ 落紅,黏稠分泌物中伴隨紅色血絲。
■ 破水,陰道流出透明如同尿液般的液體。
■ 胎動明顯增加或變少。 - 假性宮縮與真性宮縮最大的區別在於陣痛頻率與疼痛強度。真性宮縮的疼痛較為規律,且隨時間持續增強,是重要的分娩徵兆。
- 羊水是避免胎兒受細菌感染的重要保護。隨著破水時間增長,子宮內感染的風險也會增加。因此醫生會判斷情況給予抗生素或類固醇等藥物。
參考資料:

餵母乳可以喝咖啡嗎?哺乳飲食手冊:追奶食物與方法
哺乳期間的飲食,除了和懷孕時一樣要避免酒精飲料和含汞魚類之外,還需要顧及寶寶喝母乳後是否有過敏反應。食物會影響媽媽的奶水量,例如多喝水、吃燕麥粥、大蒜和深色蔬菜等追奶食物,可以增加奶水量;而薄荷葉、香菜、高麗菜等,則可能會使奶水量減少。
2 mins to read

媽咪哺乳牛奶可多補充,追奶方式與哺乳內衣選擇指南
寶寶1天要喝好幾次母乳,保持奶水充足非常重要。若要奶水量充足,媽媽除了飲食均衡、1天要喝2500~3000毫升的水,還要記得在固定的時間擠奶,這樣能幫助控制乳汁的規律性。哺乳時只要選對適合的衣物,不論在家還是外出,都一樣可以親餵母乳,隨時為寶寶提供最好的養分來源。
2 mins to read

餵母乳常見QA,哺乳姿勢怎樣才正確?
寶寶出生後就要開始餵母乳了,對新生兒來說,最好每3個小時就餵1次奶,不過媽媽也需要觀察寶寶的行為來調整餵奶時間,如果有吸吮的嘴型或是翻找乳頭的行為,就代表寶寶可能想喝奶,不一定要等到固定時間才餵。媽媽也可以從寶寶的排便、排尿和體重表現,來判斷寶寶是不是喝夠了。
2 mins to read

早產兒體重多少算過輕?了解「低出生體重兒」照顧重點
早產兒通常伴隨體重過輕的現象,比起足月兒也更需要良好的營養與照顧。以下本文將整理早產兒體重、存活率、照顧方式、生長曲線以及追蹤檢查。希望能幫助各位新手爸媽,照顧珍貴的小生命。
3 mins to read

早產兒後遺症與發展有關,醫生解析常見後遺症與併發症
早產兒後遺症有哪些?早產兒健康該怎麼追蹤與照護?是每對家長最擔心的事。
3 mins to read

矯正年齡是什麼?怎麼算?醫生教你算早產兒矯正年齡
早產兒的養育會比一般寶寶辛苦,需要時常根據寶寶週數、幾個月大,來評估寶寶的生長狀況。
2 mins to read

新生兒奶量指南:了解寶寶奶量計算方法與喝奶注意事項
新生兒奶量抓不定,是許多新手爸媽常焦急、擔心的問題。不曉得寶寶一天要喝幾餐奶、也不曉得寶寶一餐的奶量該怎麼抓,當寶寶奶量不固定、厭奶時,更是會讓爸爸媽媽一個頭兩個大。
3 mins to read

初乳哺餵指南:初乳4大功效、產後手擠乳3步驟輕鬆上手
初乳是每位媽媽可以給予寶寶的第一份禮物,初乳質地濃稠、顏色偏黃,其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素及抗體,可以讓寶寶在出生後的4至6個月獲得全面的免疫力發展,讓寶寶不易生病。
3 mins to read

嬰兒游泳好處多!寶寶游泳體驗注意事項一次懂
現代育兒方式越趨多元,家長們都想讓寶寶多多嘗試各種事物,像最近越來越流行的嬰兒游泳,有很多專為寶寶設計游泳池開立。寶寶游泳有哪些好處呢?又有哪些嬰兒游泳需要注意的事?本文帶您一探究竟。
3 mins to read

預防早期破水、早期破水症狀與照護這樣做
對每個媽媽來說,寶寶的健康絕對是最重要的。希望寶寶能夠在肚子裡,吸收充足的營養,再平安出生,這樣才能確保寶寶發展都是成熟完整的。但總是會意外發生,羊水提早破裂流出,導致羊水不足而影響胎兒發育,嚴重時可能需要提早將胎兒產出。
1 min to read

寶寶抗拒喝奶怎麼辦?教你4種對策輕鬆戰勝厭奶期
寶寶剛出生的頭幾個月,吃和睡,能帶給他成長的動力,是每天最重要的生活大事。可是某一天,媽咪突然發現寶寶的喝奶量大幅下降、甚至漸漸變得不愛喝母乳……別懷疑,寶寶用行動正式宣告「厭奶期」來臨!
先別太過擔心,厭奶是許多寶寶都會經歷的成長過渡期,請跟著我們一起了解,發生時機點、症狀和因應對策吧!
1 min to read

早產徵兆需注意!察覺這10項早產徵兆,預防寶寶早產
早產性宮縮的疼痛會隨著時間增強,且無法透過休息或變換姿勢舒緩,是重要的臨盆指標。當宮縮伴隨落紅與破水,表示寶寶即將出生,請立刻就醫待產。
2 mins to read

剖腹產與自然產有何不同?剖腹產術後照護及哺乳重點大公開
許多孕婦在懷孕時,會面臨要選擇剖腹產還是自然產的難題。由於每位孕婦及胎兒的狀況不同,一般而言,醫生都會評估後判斷合適的生產方式。但相信還是有很多媽媽好奇剖腹產與自然產的差異,因此本文將會介紹兩種生產方式,並說明剖腹產後如何照顧傷口,以及產後飲食建議。
1 min to read

寶寶洗澡指南:了解寶寶洗澡水溫度、洗澡步驟及所需用品
幫寶寶洗澡該注意什麼?本文幫你整理出幫寶寶洗澡前需準備的用品清單,並教你幫寶寶洗澡的詳細步驟,如寶寶洗澡水的溫度該如何控制、寶寶洗澡姿勢與注意事項等。
1 min to read

石頭奶怎麼辦?6個方法教你石頭奶要如何處理,化解媽媽石頭奶
哺乳媽媽石頭奶不緊張!本文幫媽咪們整理當發生石頭奶時,可以透過6大方法有效瓦解石頭奶,再也不用擔心石頭奶怎麼辦。此外,媽咪們發現因乳腺管阻塞,導致乳頭出現小白點也不用太擔心,只要正確處理就能順利清除乳頭小白點。
1 min to read

帶寶寶出門旅行!寶寶外出必帶清單與注意事項全攻略|惠氏優養3年
帶家中寶貝外出旅遊是爸媽們的夢想,6個月以上寶寶已可帶出門到較遠的地方,然寶寶出門需受到全面的照顧,本文整理寶寶出遠門注意事項及必帶用品清單,幫助您做好帶寶寶出門的萬全準備!
1 min to read

寶寶斷奶飲食須知(6~12個月):寶寶斷奶時間、食量、寶寶不能吃的食物一次看懂!| 惠氏優養3年
寶寶6~12個月開始進入了斷奶時間,會需要搭配副食品給寶寶營養補充。本文建議寶寶在斷奶期間,應該吃哪類型的食物,如菜泥、果泥等,以及寶寶斷奶時的飲食禁忌,還有一天中寶寶適合斷奶的時間。
1 min to read

退奶食物吃什麼?退奶方式有哪些?漸進式退奶乳房健康不下垂
哺餵母乳是非常辛苦的,不管是脹奶、追奶、發奶都需要正確的方式,來幫助媽媽們能更輕鬆地完成餵奶這件大工程,當然最後一階段的退奶也不例外。退奶需要的是循序漸進的進行,不建議採用快速退奶方法,容易造成乳腺炎以及乳房變形下垂。
2 mins to read

【時尚哺乳指南系列】啟賦3媽咪共同推薦,Chill待產包清單
即將與寶寶見面的你,相信一定既緊張又期待,同時也希望產後的時光,能依舊優雅時尚!啟賦3邀請時尚媽咪夥伴 – 蔡昕言分享啟賦3媽媽的待產包,迎接寶寶誕生的同時,也別忘了當個愛寶寶也愛自己的時尚媽咪!
1 min to read

產後運動7+6,幫助媽媽改善孕後肌肉狀態,還能培養母子感情
媽媽生產後,可以透過產後運動來幫助身體恢復,此次邀請時尚媽咪夥伴健身教練 - 徐瑋如,帶領媽咪一同學習產後運動,輕鬆收縮恢復產前身材,還可以培養跟寶寶的親密感!
4 mins to read

【時尚哺乳指南系列】哺乳心情如何保持愉悅?屬於啟賦3媽咪的談心室
懂得傾聽並適時滿足自己的需求,讓媽咪保持身心靈健康,是對媽媽對寶寶都很重要的事。當媽咪沒有標準答案,也沒有完美公式,大家一定要記得相信自己、愛自己。
1 min to read

新手父母的全新人生
育兒之路充滿驚喜與挑戰!新手父母要接受孩子不可能完全照書養,同時也要面臨自己身心靈的改變,甚至是工作、興趣、心理也可能受影響。
1 min to read

餵母乳怎麼吃才對? 6大類食物攝取,缺一不可
因為餵母乳會消耗大量的熱量,建議正處於哺乳期的媽媽,每日可多攝取500大卡的熱量,並以均衡飲食為原則,多補充關鍵營養素,讓寶寶吸收到完整的母乳營養。
1 min to read

哺乳營養計劃
懷孕後期建議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打好優質營養基礎,並可攝取以下四大營養:DHA、鈣質、源自母乳1LC40益菌2、蛋白質。
1 min to read